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教育科研  研究论文

撷行知思想促进插班生幼儿环境适应的个案研究(蒋诗艺)

撷行知思想促进插班生幼儿环境适应的个案研究

【摘要】插班生是教师每学年常会遇到的群体,前期往往伴随身心适应的压力。陶行知认为:“要在实践中获得新认识,用新认识指导新实践。”基于先生“教学做合一”的思想,以班中2位插班生的入学适应情况为个案进行分析,探析存在的多方面影响因素。研究结果显示,撷行知思想从幼儿自身、同伴、教师、家园合作等多角度开展相关措施与实践,对于插班生幼儿新环境的适应有着积极的影响。

【关键词】插班生;陶行知思想;入学适应;幼儿

 

陶行知先生在“反省”教学做合一的发现中有所新的认识,他将教学做合一的全过程贯通起来,认为 “行动生困难,困难生疑问,疑问生假设,假设生试验, 试验生新断,新断生行动”循环。教师在帮助幼儿适应新班级环境中也应该在教育中不断反思、推敲、实践再反思。

每学年班级中安排进插班生的情况是非常常见的,原班级中的幼儿经过一段长时间的学习与经验技能的积累,已经基本能较好地适应幼儿园的教育教学方式、常规要求,也与同伴、老师建立了相对温馨信任的和谐关系。但对于插班生幼儿而言,一切都需“0”开始:面对陌生的环境、同伴、老师,不同的学习方式与习惯,甚至地域文化的差异都会给幼儿及家长带来不小的心理压力和困难。作为幼儿发展的引导者、支持者、合作者教师如何能有效帮助幼儿和家长积极心理导向,慢慢建立信任关系,使幼儿尽快融于到班级共同体中,这是需要在行知思想背景下不断从行动中发现困难再以新的认识不断做出实践的过程。

一、个案背景

(一)个案一

(1)个案初使印象

张张是中班上学期转过来的,原先在上海的一所私立幼儿园中就读,开学前家长就提出了担忧:由于在之前的幼儿园学习中老师没有强调使用普通话,对于一些班级常规的建立也是比较“宽松”的情况,所以张张还不太会说,而是更喜欢用方言来交流,自理能力方面自主穿脱衣服、叠被等技能也还没掌握。入学第一天,张张直躲在妈妈身后,皱着眉头不肯进园,考虑到他对环境还很陌生,教师拉着他的手带进了教室,他一路嘀咕着很着急,教师使劲倾听才初步理解张张所说的内容。

措施:考虑到张张是个比较敏感的孩子,面对新同学们十分茫然,坐在座位上一动不动,教师尝试主动引导幼儿参观教室环境并进行自我介绍。并且开展了多次班级幼儿的户外合作游戏。

(二)个案二

1)个案初使印象

鸿鸿处在离异家庭,妈妈平时都在外地工作,很少有机会回来与鸿鸿一起,所以主要由爷爷奶奶负责鸿鸿的生活和教育问题。鸿鸿在初入班级的几天情绪情感表现都是不错的,慢慢也开始主动与边上的小朋友一起交流、游戏。但一周后发现,鸿鸿的集体感和规则意识方面都有所欠缺。排队时常常待在班级队伍最后嬉耍、讲话,老师提醒后也是效果甚微,甚至在一次美术活动的实操中想拿同伴手中的蜡笔并使劲抢夺,嘴里还大声说着脏话,引起了周围幼儿的极力反应。之后几天班级中几位老师也纷纷反馈了这个不良现象。

措施:对于鸿鸿身上出现的随地吐口水、说脏话等不文明行为,教师当即阻止并进行引导,也利用放学时间与鸿鸿的爷爷进行了沟通反应。教师不仅要尊重每一位幼儿,还要学会赞赏每一位幼儿,赞赏每一位幼儿的独特性、兴趣和爱好,赞赏每一位幼儿所取得的成绩

二、对插班生幼儿新环境适应力的影响因素分析

(一)幼儿自身身心方面

1)入园的焦虑情绪

入园焦虑主要是指幼儿在入学时出现的分离性焦虑症状。两位插班生幼儿不同程度上都出现了一些分离焦虑情绪,刚入园的几天几乎只喜欢待在教师给他们安排的座位上一动不动,游戏环节兴趣也不高。特别是张张曾多次拉着老师的手想回去找妈妈;鸿鸿的情况要好些。

(2)学习生活习惯和知识技能经验的差异

两位插班生幼儿都是从其他城市的幼儿园转过来,在语言方面有比较重的方言口音,一开始班级几位老师还不能马上理解幼儿所要表达的意思,他们却觉得是老师不喜欢自己,之后有同伴再跟他们说话就转头不理了。同时在自理能力方面,两位幼儿面对同伴已经熟练掌握的技能自己却还不会,这也给他们带来了很大的心理压力。

(二)同伴关系方面

据调查显示,青少年的主观幸福感可能更难以脱离其同伴因素的影响同伴间的友好亲密的交流,能帮助幼儿之间建立融洽的友情,从而更好地融入到大集体中去。两位插班生幼儿在交际方面都发生了或多或少的困难,张张因为语言发音方面羞于开口,鸿鸿则还不了解怎么用恰当的方式去表达友好,出现多次的攻击性行为。

(三)师幼关系方面

插班生幼儿从自己熟悉的地方来到新的环境,面对不同的教学方法、形式,基于比较薄弱的知识技能经验,幼儿年龄较小,还不知道如何去很好地融入集体,可能还对老师带有不信任和敌意。幼儿教师不仅要尊重每一位幼儿,还要学会赞赏每一位幼儿,赞赏每一位幼儿的独特性、兴趣和爱好,赞赏每一位幼儿所取得的成绩,帮助发现自己的闪光点。张张是个内心比较敏感的小朋友,面对老师的交流常常头往边上一撇就不愿交流了,平时的活动操作也不愿意动手。经过了老师多次的耐心劝导,才初初有所好转。

(四)家园合作方面

陶行知先生在一生的任何时期,对家庭、社会、国家都保持着高度的责任感。陶行知对自己严格要求,工作兢兢业业,对孩子的教育不遗余力,陶行知先生指出家庭教育的目标是为社会、为国家培养有用人才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可以见得,将无形中对幼儿从价值观、是非观、行为习惯、情绪情感等多方面产生影响,家庭教育是不能被替代的。

在与张张的妈妈交流中,起初效果甚微。面对老师提出的建议,家长常常回答:“这个我也不太懂。”“回去我让哥哥去教教他。”“他这方面是有些欠缺,老师要多教教他。”......一下子将幼儿的教育问题推给了老师,家长没有树立正确的身份意识,单靠教师的努力是远远不够的。

三、双管齐下,在实践中的优化策略

(一)注重幼儿自身的努力,加强个别指导

幼儿的自制性、易受周围环境影响,面对陌生环境容易产生一种敌对情绪。教师应该多主动给予关心和指导,对于插班生幼儿不自信的地方提供帮助,当出现进步时在集体中进行表扬和鼓励。同时也要能善于观察,发现幼儿的长处,为幼儿创设“施展拳脚”的机会。对于不足的地方也要引导孩子勇于改变,学习使用文明用语、文明行为,这样会更有利于插班生幼儿融入集体,交到更多的朋友。

(二)重视同伴的帮助,集体接纳

根据马斯洛的人的需要的金字塔结构理论,自我实现需要出现在一个人对爱和尊重的需要得到合理满足之后,它位于最高需要的位置。同伴能给幼儿带来榜样作用,同时他们的关爱与帮助能给插班生幼儿带来鼓励与支持,促进个人在集体中的融入。个案一的张张起初在人际交往方面是很抗拒与老师和同伴交流的,也因为语言方面的不熟悉,羞于表达。

正因为如此,我们更要努力去满足幼儿对于同伴间建立友谊、集体感的情感需求,帮助他消散“孤独”的小乌云。作为教师,应该多创造同伴间互动交流游戏的机会,通过相关的主题活动、绘本故事来引导孩子们接纳新伙伴,了解友情、集体团结的美好。

(三)教师主动引领,营造温馨班级环境

陶行知先生在学前教育方面提出了许多独到的见解和思想,他的教育理论以仁爱思想为主。如“智仁勇三者是中国重要的精神遗产,过去它被认为‘天下之达德’,今天依然不失为个人完满发展之重要指标”“爱满天下”“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你们抱着这种精神去教导小朋友,总是不会错的。”等。作为幼儿活动的支持者、引导者、合作者,幼儿教师应该怀揣着一颗爱孩子的心,用真诚与温暖投入到教育事业。

特别是对于插班生幼儿,及时发现幼儿的闪光点,发现幼儿的情感需要,帮助幼儿在温馨和谐的氛围中进行逐渐适应教育教学的节奏。面对插班生存在的常规方面、知识技能方面需要改正学习之处,也要注意早发现、早行动,静下来,沉下来。幼儿的习惯是长期建立得来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转变的,教师应给予幼儿信任,在教育中静待花开。

(四)积极家园交流合作,强调家庭教育的影响

家庭是幼儿人生中的第一所学校,而家长将是孩子一辈子的老师。家庭教育的作用十分巨大,家长的教育和言行也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幼儿的身心发展。家长们总是有着“望子成龙”的美好愿望,但如何使用比较科学的教养方式来对幼儿进行引导呢?可能有时会使错“劲儿”。个案二的鸿鸿,爷爷奶奶从一开始教师反映几个不良行为时就十分重视,但每次都以“打骂”、“罚站”当做惩罚来解决,殊不知自己的一言一行正是最好的教学。

陶行知先生认为家庭教育的重点是人格教育。本身陶行知先生正直,有傲骨,教育子女时要求首先学会做人。家长应该以身作则,做好自身榜样。插班生来到新环境的适应阶段在身心方面的调节,家长也起着很大的作用,所以教师应该重视起家园沟通与合作的重要性,积极利用各种平台进行及时地反馈调整。多关心插班生幼儿的心理想法,家长多倾听孩子内心的声音,给孩子的心灵带来慰藉,比如在入园前和放学之后进行亲子谈话、感知孩子在园的情绪,做好幼儿的强大情感后盾,加快孩子对校园新环境的适应。

参考文献

[1]吕景泉,任雪浩.由陶行知教育思想谈中国职业教育适应性发展——纪念陶行知先生诞辰130周年[J].职业教育研究,2021(12):4-10.

[2]丁丽娟.行知教育下的科学实践个案研究[J].新课程学习(上),2012(05):150.

[3]张兴旭,郭海英,林丹华.亲子、同伴、师生关系与青少年主观幸福感关系的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2019,35(04):458-466.

 

 

 


  • 文章录入:guwy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