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生活教育在科学实验中的组织与实施
浅谈生活教育在科学实验中的组织与实施
单位:花桥国际商务城聚福幼儿园 作者:朱虹
摘要:陶行知先生说:“生活教育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 育。”“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也就是说教育要面向现实生活,要 结合幼生活的环境利用科学的手段来教育幼儿,以此来激发他们的求知欲,让他们主动地去 观察生活、观察世界。
关键词:幼儿、科学实验、生活教育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的科学教育是科学启蒙教育,重在激发幼儿的认识兴趣、探究欲望,帮助幼儿学习运用观察、比较、分析、推论等方法进行探索活动。”在科学探索过程中,简单有趣地科学小实验可以充分地调动幼儿的兴趣,让幼儿在动手操作、观察比较中探索、认识事物,那么教师在科学教育中如何开展科学小实验,更好地去激发幼儿的兴趣呢?我认为,教师应该抓住幼儿兴趣点,立足幼儿生活实际,巧妙运用教育策略引导幼儿主动探索,在一次次的操作、观察、发现中,获得经验,激发幼儿对周围事物探究兴趣,让科学真正走进幼儿。
一、选取生活、趣味的内容,调动幼儿的兴趣。
陶行知先生说过“生活即教育”,教育本身是让人生活更美好,帮助人们适应社会生活,幼儿科学启蒙教育同样如此,但是日常的科学教育活动中,尤其是科学小实验中,我们往往单纯地就是奔着一个“任务”完成而开展,给幼儿传授科学知识、让幼儿学会操作方法等等,但是对幼儿是否有探究的兴趣却考虑的很少。据研究表明,教育与幼儿日常生活联系程度如何,直接影响着幼儿科学认知、行为等,因此,教师在开展科学小实验应特别注重内容的选择。
第一,选取生活中简单易操作小实验。尤其是对小班幼儿来说,简单、有趣的生活小实验,能够让幼儿动动手、玩一玩的过程中初步感受科学的神奇,激发幼儿探究的兴趣。比如说在“钓冰块”的科学小实验中,选择生活中冰块、线和食盐这三种简单、易获得、易操作的材料,同时创设了钓鱼这样的生活场景,让幼儿不用手直接捞冰块,而是像钓鱼一样将冰块钓上来,使幼儿在动手试一试的操作过程中,享受科学小实验的乐趣。
第二,选择幼儿感到新奇、有趣的小实验。最好是随机抓取教育过程中,幼儿自主生成的内容开展科学小实验。因为自主生成的科学小实验最是幼儿感兴趣、乐于去探索发现的。比如说在对中班幼儿进行鸡蛋的沉浮科学教育活动中,幼儿无意识发现了,透过水杯看鸡蛋好像与放在桌子上的鸡蛋形状不同,这是怎么回事呢?幼儿带着好奇心,衍生出了“小鸡转身“科学小实验,将大小高度基本一致的小鸡以图画的形式放到卡纸上,就像排队往前走一样,然后将透明玻璃杯倒一杯清水,把画有小鸡的图片放在杯子后面,幼儿轻轻挪动,透过杯子可以看到小鸡和画本上的小鸡完全不同了,有的甚至转了身,改变了行进的方向,这一神奇的现象,让孩子很是快乐,并积极的投入到寻找其他有趣的科学小实验中去了。
二、提供适宜、丰富的材料,满足幼儿的需要。
幼儿对事物的认识方式大多来自于起直接经验,对于科学教育同样如此,科学小实验中,幼儿要不断地与材料相互作用,通过反复尝试操作,让幼儿获得最直接的经验,因此,让幼儿成为主动的探索者,需要教师为幼儿适宜、丰富选择材料,我认为选取科学小实验的材料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材料应该具有趣味性。有时候科学小实验显得有些枯燥,幼儿操作几次之后就失去了兴趣,倘若材料有趣,那么对于幼儿探究事物就会产生了一种刺激作用,所以在科学小实验中老师要特别注意。比如说“钓上冰块”科学小实验中,老师不要只是提供普通的白色的冰块,而是可以提供色彩鲜明的彩色冰块,让幼儿一眼就喜欢上这些明亮的颜色,进而想要去将“彩冰块”钓上来。
第二,材料应该具有多样性。一个科学小实验的顺利开展,离不开材料的辅助,而在我们的身边可供实验的材料是丰富的,教师应该做个有心人,随时发现有用的材料,进而投放到科学小实验中。例如一张纸是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那么如何让一张纸平衡地立于铅笔上呢?缺少了一角的纸呢,折叠的纸呢?如何将其在铅笔上保持平衡呢?所以一张小小的纸,在科学小实验也能引来意想不到的良好的效果。而多样化的材料也让幼儿在科学小实验中获得乐趣,比如说色彩传递小实验中的卫生纸、颜料水;巧移乒乓球小实验中的乒乓球、空罐头瓶;“汽车赛跑”中粗糙、光滑的轨道板,这些都让幼儿感受到科学的奥妙。
第三,材料应该具有难度性。幼儿发展的水平不同,一个科学小实验对于发展水平较高的幼儿来说,一次、两次操作后,就很容易得到他想要的结果,那么他对这个小实验就失去了兴趣;而有些发展水平较低的幼儿来说,这个小实验对他很难,甚至尝试操作五六次都无法完成,这就需要老师在提供材料的时候注意材料的难易选择,比如说在“小女孩手拉手”可以投放两个在一起的纸人,
调整镜子很容易就让小女孩手拉手围成一个圈了,然后老师可根据幼儿实验操作的状态表现,增设三个、四个连体小女孩这样为了让小女孩拉手围成圈,幼儿就要不停的调整镜子的角度,对科学小实验感到惊奇不断。
三、采取积极、有效的策略,引导幼儿的操作。
有效的活动,应该是一个让幼儿主动探索、发现、积累的过程,而科学小实验就能很好地激发幼儿的探究兴趣。虽然幼儿是科学探究活动的主体,但老师作为引导者、支持者也起着重要的作用,因而教师在科学小实验中要采取积极有效的策略,引导幼儿大胆操作,善于发现,乐于探索。
第一,巧设悬念,探究问题,鼓励幼儿大胆猜测。
科学小实验是一个幼儿提出问题、分析猜想、操作实验、验证结果的过程,而一开始就能巧妙的设置悬念,就可以让幼儿的注意力较快地集中到小实验中(幼教sMtxjs.com),吸引住幼儿的眼球,同时能够调动幼儿的探究兴趣,为小实验的开展创造有利的条件。而最常见的类型就是教师有效提问题设疑,而教师提的问题不同,对于幼儿的引导效果也将不同,如果是封闭式问题,与幼儿已有的经验有冲突的,对幼儿的思维就具有挑战性,可以去探索空间,若问题是开放式的,解决途径就不是唯一,那就可以锻炼幼儿思维的灵活性,因而教师要提出有效问题,引导幼儿积极猜想。例如在科学小实验《有趣的沉浮》中,教师可设下悬念,出示一个鸡蛋,今天鸡蛋宝宝要到水里学游泳,小朋友一起去看一看吧!将鸡蛋宝宝放入盛满淡水的玻璃杯中,让幼儿观察发生了什么?下沉?游泳的话,下沉就会淹死的,所以请小朋友想办法,怎样让鸡蛋宝宝上浮呢?请幼儿大胆猜测。经过讨论教师请幼儿一致认可的方法分组进行小实验,观察鸡蛋宝宝上浮了?如此神秘的开场,能迅速地激发了孩子对沉浮现象的兴趣。
第二,关注表现,及时介入,引导幼儿反复操作。
要尽量创造条件让幼儿实际参加探究活动,使他们感受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体会发现的乐趣”因而在科学小实验过程中,教师应随时关注幼儿神情、语言、行为等,观察到实验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产生了什么新的认知疑问,进而在恰当的时候就介入幼儿的实验过程中,或者在分享交流过程中引发幼儿重新实验探究。而要做到这一点,需要老师有敏锐的观察,在观察的时候首先要明确观察什么,进而由观察到的信息做出相应的策略应对;需要积极引导幼儿利用各种感官看、听、摸、闻、尝等途径与事物亲密接触,在实验过程中感知物体的特征,操作中获得的新的认知经验。
例如在科学小实验“瓶子斜立立”中,让幼儿尝试将空易拉罐斜立在桌子上而不倒下,幼儿在尝试各种材料中,豆子、小米粒、水等多种材料,让孩子可能顾此失彼,每个材料都尝试一下,但是一部成功就去用别的材料了,没有坚持、用心的去探究某一种材料,很多孩子的实验都不成功,这时候老师就要适当的介入,反问的方式“如果只用一种材料帮助瓶子斜立可以吗?有信心成功吗?”引导孩子找出斜立的平衡点,而不是杂乱无章的操作实验。
第三,运用技术,交流分享,帮助幼儿拓展延伸。
部分科学小实验可能较为复杂、抽象,教师用语言描述注意事项或者总结收获的时候较为麻烦,这时就可以合理利用多媒体,让幼儿的眼睛动起来,思维想象起来,例如在《放倒不倒翁》科学小实验过程中,通过实验知道“不倒翁”不倒的秘密就是有稳定底座,将底部的硬物移走就可以了,这样的原理语言描述就很生硬,而借助多媒体动画就能将这个原理很好的展示出来了。多媒体运用将科学小实验化复杂为简单,化抽象为具体,化静止为运动,积极引发幼儿的思维转动。与此同时,可以借助多媒体设备将幼儿在实验操作过程中的问题或者精彩镜头记录下来,在幼儿园充分表达交流讨论的时候,可以更加直观生动。在这里,老师要尽量的让幼儿充分的表达和交流,引导幼儿结合实验过程中的问题,鼓励幼儿讲述他们的感受,说一说通过什么样的方法来解决问题找到答案的或者说一说存在哪些疑问,下次要通过什么样的科学实验来证明自己的想法等等,在交流、展示过程中,帮助幼儿实现科学知识的掌握,满足幼儿科学探究的渴望。
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思想理论的内涵是广博而深邃的,在幼儿的科学活动中起到了巨大的作用,能更好地发挥幼儿的特点,激发学习的兴趣,培养幼儿探索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每一个幼儿都能在科学活动中闪烁出自己的光彩!
参考文献:
[1]江苏省陶行知教育思想研究会.纪念陶行知[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4.
[2]朱海栗,陶行知生活课程思想与实践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5
[3].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对中学公民教育的启示.《新课程·下旬》.2015年2期.张新新.
[4]幼儿园科学探究活动中操作材料投放与使用调查报告.范红英,2010北京市区县教育科研人员第三届(2010)学术年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