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大班幼儿合作能力的培养
浅谈大班幼儿合作能力的培养
昆山花桥国际商务城聚福幼儿园 许馨忆
摘要:合作是个人与个人、群体与群体之间为达到共同目的,相互配合的一种联合行动。具备合作能力是个体融入社会的重要条件。纵观现幼教界对“幼儿合作能力培养”的重视度,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就充分显视出了。如教育内容与要求中,五个领域处处体现出了“合作”的精神,健康领域:“在体育活动中,培养幼儿坚强,勇敢,不怕困难的意志品质和主观,乐观,合作的态度。”语言领域:“幼儿的语言学习具有个别化的特点,教师与幼儿的个别交流,幼儿之间的自由交谈等,对幼儿语言发展具有特殊意义。”社会领域:“乐意与人交往,学习互助,合作和分享,有同情心。”基于合作具有如此重要的意义,我园开展了课题研究《让幼儿学会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研究》。在课题研究过程中表明,进入大班的幼儿语言更加丰富,动作更为娴熟,交往能力逐渐提高,合作意识逐步增强,他们处于开展合作学习的“最近发展区”。
在大班这一时期开展合作学习,增强大班幼儿的合作意识,提升大班幼儿的合作能力,不仅可以取得良好的效果,而且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也尝试培养并作了努力,以下是我所实施的策略:
一、教学“亮”,激发合作意识
大班幼儿已具备初步的合作意识,大部分幼儿愿意与同伴合作游戏,或在面对问题时与同伴合作解决,但他们的自我意识仍然比较明显,只关注自己看到的或感兴趣的事物,意识不到如果别人在做一件事时,自己还可以做哪些事。所以为了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教师把培养幼儿的时间贯彻到各个领域的课堂教学中,在活动过程中潜移默化的引导幼儿形成合作的意识。例如,大班上学期开设了绘本教学活动《蜡笔盒的故事》。教师精心设计的教学用具与课件画面呈现出故事的内容:八种颜色的蜡笔合作完成一幅美丽的画面,最终促成了惊喜的结局。这样的故事情节与画面让幼儿直观的体会到合作的魔力,明白合作能够带来成就与美好。
另外课堂教学过程中通过师幼的一问一答,互动讨论,让幼儿深刻的理解了合作的作用,潜移默化的萌发合作的想法。在课题研究中开展的合作活动《测量跑道》,教师精心设计活动中每个提问,生成幼儿讨论环节,例如在教师提问:谁是负责人、如何分工?让小朋友们自己讨论商量。在活动中幼儿慢慢的养成合作意识,知道完成一件事情需要大家的齐心协力才会事半功倍。
二、材料“巧”,创造合作条件
在活动中提升大班幼儿的合作能力,教师要为幼儿创设合作的情境,并提供适宜的合作材料,可以通过材料投放指导幼儿与同伴合作。
比如,以大班户外体育活动“好玩的高跷”为例,在幼儿掌握个人高跷的基本玩法后,为了在活动中调动幼儿合作的积极性,教师通过改变游戏材料,使得材料投放适宜,做到有效的引导幼儿与同伴合作。首先我将高跷的数量减少变成全体幼儿人数的一半,活动开始,先练习两人合作踩高跷,要求两名幼儿在规定的时间内,要到达规定的终点才算完成在这个练习过程中幼儿体验合作。其次,为了加深幼儿对合作的理解,教师减少高跷的数量,并将幼儿分成人数均等的小组,开展小组之间的高跷比赛,比一比哪个小组走得最快。这样,通过投放材料的改变,由两人的合作发展为小组之间的合作,不仅提升了幼儿的合作能力,还加深了幼儿对合作的理解。
三、引导“妙”,教会合作方法
大班幼儿依旧欠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巧,尤其是当合作遇到问题时不知怎样解决。如何能够让幼儿的合作高质量、见成效?这就需要教师教会幼儿合作的方法,对幼儿的合作进行科学的引导。
(一) 讨论协商,学会合作
在讨论中教会幼儿合作的方法,加深幼儿对合作的理解。比如,益智区的数字棋,两个小朋友都想看,应该怎么办?晨间体锻时,三个小朋友都想玩同一个体育玩具,应该怎么办?课间休息时,小朋友玩花绳,三个小朋友想一起玩,该怎么处理?
(二)正确引导,引领合作
教师还应对幼儿间的合作给予及时的关注,以提升幼儿合作的质量。比如,在区域活动的收拾整理环节,美工区的两名小朋友合作清理桌面与地面的碎屑,两人商量一人清理桌面,一人打扫地面,但两名幼儿谁都想先收拾,谁也不愿让步,合作无法进行下去。这时,教师的正确引导显得尤为必要。教师说:“你们想一想,如果地面已经打扫干净了,桌上掉下的纸屑又把地面弄脏了,怎么办呢?”两名幼儿思考片刻,扫地的孩子主动说:“那就应该先收拾桌子,再扫地。”于是,一名幼儿先清理桌面,然后另一名幼儿再打扫地上的纸屑,两名幼儿在合作中高效地完成了任务。教师一句简单的提示,引导幼儿思考合作的方法,帮助幼儿理清了整理的步骤,使幼儿的合作能够顺利进行下去。
(三)奖励得当,促进合作
另外,如果合作能够得到教师的表扬或奖赏,幼儿间的合作会更容易出现。比如,对于在活动中主动礼让他人先玩玩具的幼儿提出口头表扬,对于在小组合作中表现突出的幼儿奖励小红花等。教师重视榜样的示范作用,在群体中树立幼儿合作的典范,这样能够促进幼儿合作行为的发生。
四、分组“对”,营造合作氛围
开展小组合作是合作的一种有效途径,幼儿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不仅可以使师生之间、学生之间更有效地进行语言交际;而且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团队精神,进而促使学生相互学习,共同提高,有力地促进了课堂效率的提高。
以大班的教学活动“勇闯管子城”为例,活动目标是幼儿能够以小组为单位制作一把钥匙。设计思路是这样的:(1)教师引导幼儿进行分组,每组4人,推选能力强的幼儿一名作为组长;(2)教师设计情境带领幼儿“闯关”进城 (3)引导幼儿在小组内讨论如何制作钥匙(4)幼儿分组制作钥匙,教师巡回指导;(5)幼儿作品展示。在幼儿分组制作的过程中,有的小组在小组长的带领下,大家共同商讨如何制作钥匙,然后各自分工;除了加强小组内部的合作,教师也关注到了小组之间的合作,教师引导先完成任务的小组帮助未完成任务的小组,这对于在班级内部形成良好的合作氛围会产生巨大的作用。需要注意的是,小组内部成员之间建立的良好的沟通氛围是合作产生的基础,良好的沟通氛围既需要小组内部成员的共同努力,也需要教师的正确引导。这提示教师在分组的过程中,既要尊重幼儿的意愿,也要对分组进行正确的引导与调整。尊重幼儿的意愿是指允许幼儿自由选择小组,而不是代替幼儿进行分组或告诉幼儿哪几个人是一组,哪几个人在一起玩,要让幼儿在自主的环境下,在自发的体验中学会合作;正确的引导与调整是指教师要保证小组内的成员能够取长补短,通过调整使每组幼儿的水平相当,保证小组间竞争的公平性。
五、成果“多”,体验合作快乐
大班幼儿合作动机的产生主要归因于对合作结果的认知,即幼儿体验过与同伴合作带来的好处,懂得只有通过同伴间的合作,才能实现个人目标或群体目标。另外,幼儿在合作中愉快的情绪体验也是合作学习产生的重要原因之一。由此,教师应在活动中强化幼儿对合作成果的感知,潜移默化地引导幼儿体验与同伴合作的好处,激发幼儿在合作学习中快乐的情绪体验。当幼儿看到了合作的成果,体验到了合作的快乐,自然会增强与同伴合作的意识,从而为进一步提升合作能力打下基础。
比如,在早晨进区活动时,玩“俄罗斯方块” 的幼儿由于活动时间的限制,经常会出现这样的情形:活动结束时,幼儿会呈现出一个个“半成品”,有的甚至只缺了几个小方块,看到自己未完成的作品,幼儿渐渐的失去对游戏的兴趣,有一种强烈的挫败感。古有“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之说,此刻教师引导幼儿两两合作,在有限的时间里共同完成“方块”,呈现出一个完整的作品,幼儿对游戏的乐趣只增不减,而且此时让幼儿看到合作的成果,体验合作的快乐,加强与同伴的交往与合作。
合作作为一种教育的价值观,它不仅是一种学习的方式,一种教学的方法,更是一个人道德素养的体现!它存在于幼儿一日生活的方方面面,它需要教师时时刻刻抓住教育契机,引导幼儿。教师在引导幼儿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要以能够让幼儿体验到合作乐趣为切入点,多为幼儿提供合作的机会,教给幼儿合作的技能,这样才能逐步提升幼儿的合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