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陶行知教育思想对幼儿活动的研究
基于陶行知教育思想对幼儿活动的研究
昆山花桥国际商务城聚福幼儿园 刘安琪
摘要:幼儿阶段的教育一直以来都是我国重点关注的领域,幼儿教育作为人类在教育成长阶段中的起始部分,让幼儿对教育产生启蒙的一个作用,因此为了给幼儿打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幼儿园应该为他们提供健康的、具有生活化及游戏化的教学方式,促进幼儿的身心发展。本文将对以“生活教学”的理念为中心,来对幼儿园活动中生活化、游戏化的教育方式进行全方面的探讨。
关键词:生活教育;幼儿;生活化;游戏化
引言
著名的教育学家陶行知曾说过,“先生不应该专教书,他的责任是教人做人;学生不应该专读书,他的责任是学习人生之道。”这句话的大致意思是说,老师的职责不仅仅只是教学生学习的方法,并且要教导学生的品德和待人处事的哲学,而作为学生不仅仅是只要会课本上的科学文化知识,还得学会在这个社会上生存和一切相关的知识。因此,老师要通过自身的教育方式去引导幼儿对探究问题所产生的兴趣,将“生活、游戏”贯穿于幼儿教育当中,以“生活教育”为核心来使幼儿园的教学活动更加贴近日常生活,同时使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培养、拓展逻辑思维能力,让我国的幼儿教育朝着全新的教育方向发展。
一、“生活教育”理念的具体含义
“生活教育”理念是陶行知教育思想中的重要核心,其定义是以生活来进行教育,同时生活也决定着教育。另外也表现出陶行知对生活融合与教育中的思想认知,陶行知说:“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的变化。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因此,可以说:‘生活即教育’。”而教育的意义在于实际生活中无穷的变化,同时也表明出教育存在于无时不变的生活之中,生活中处处存在教育,并且人不能脱离生活而生存,因此不能丢弃生活中的教育,从而产生“生活即教育”的观点[1]。
另一方面,以“生活即教育”的观点来说,生活又促进着教育的发展。陶行知的教育思想中,教育是生活中最根本的需求,所有的教育都是为了生活而进行开展的,同时教育与生活又息息相关,人类的一生之中应该在教育下不断地进步、不断地延续,人生价值的实现在于构建出完整且高尚的生活,其根本目的在于教育的发展与实施[2]。
二、幼儿园活动中生活化、游戏化的概念
顾名思义,幼儿园活动中生活化、游戏化指的是,老师在课堂中对幼儿进行教学的时候,教学的方式应当贴近实际生活,以实际生活中的现象和实物让学生进行探索,使教学过程中的抽象概念变得生活化,从而便于幼儿对抽象概念的理解,另外也使幼儿对其产生极为浓厚的兴趣,只有在这种科学式的教学方式下才能体现出教育与生活相互融合、相辅相成的关系,同时推动着幼儿教育的发展,更好的培养出幼儿对生活的探究能力[3]。
三、幼儿园活动中生活化、游戏化的具体实践与探究
(一)老师对活动化、游戏化教学材料的选取与应用。
首先,老师以科学的方式去选择教学材料,这样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了满足幼儿在教育中的自我需求,一方面,老师应该提供多样化的教学活动工具,从而让幼儿通过运用不同器官和不同方法来探索问题。然而使用生活化的教学活动工具,可以锻炼他们的动手能力,同时使幼儿园的学习氛围变得更加温馨和人性化;而另一方面,老师如何去使教学过程中变得游戏化,主要解决方式是要用课堂中现有的活动器械变得游戏化,并且老师在选择这些活动器械的时候:第一,一定要确保幼儿的自身安全;第二,要保证可以提高幼儿的身心发展。通过运用活动器械来带动幼儿主动参与到课堂活动过程中,从而使幼儿在课堂中得到全面性的发展。除此之外,在老师设计教学活动的教案时,由于课堂教学的时间有限,并且每位幼儿需要一定的时间才能进入该学习状态,所以老师如何采用有效地活动教学方式,在短时间内使幼儿在课堂上的注意力集中起来,从而使幼儿对游戏化的活动教学产生好奇心,促进幼儿对游戏活动的探究[4]。举个例子,老师在课堂组织以汽车为主题的系列活动中,可以将学生们分成几个小组,通过小组相互之间的合作以及探讨,设计并且创造出各种汽车。活动的过程中,可以先让学生们在纸上画出自己设计出车子的外观,然后再用橡皮泥捏造出汽车的零件模型,如车窗、车轮、车灯等。除此之外,老师也可以给学生们听各种交通工具发出的声音,同时配合着汽车的儿歌,随着音乐节奏的快慢,让学生模仿汽车运作的声音。或者通过角色扮演的形式,让每位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例如汽车维修工、4S店售车人员等来培养学生的人际沟通能力,同时也提高学生们的学习乐趣。通过使用游戏化的教学方案进行教学,可以使幼儿园培养出“健康生活、快乐学习、自信交往、勇于创造”的幼儿。
(二)在幼儿教育中老师对自我角色的定义。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老师这个角色定义一直以来都是为人严格、教学严谨,而这样的角色定义必定会拉远老师和学生之间的距离,从而对幼儿的发展产生不利的因素。在我国对幼儿教育进行改革之后,老师不仅仅要具备专业性,还要能够对幼儿提出的疑问进行解惑,同时关爱幼儿的身心发展,作为幼儿成长路上的启蒙者。老师只有在这样的角色定义下改变自己,才能使游戏化、活动化的教学模式成为新时代幼儿教育发展的目标。
(三)以幼儿的自主动手能力作为游戏化、活动化教学的核心。
在传统的幼儿教育中,幼儿都是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课堂中的各种组织活动,而这样的教学方式无法使幼儿发挥出自主思考能力,限制了对幼儿的自主动手能力的发展,因此,老师应该要做到放手,让孩子大胆地去尝试、去实践。譬如,在新年节日中,老师可以先让学生自己思考,准备哪些食材去招待客人。这样,学生可以通过平时父母做晚餐的经验来选取食材,然而无论是去选取食材还是动手制作都是孩子们独立完成的,既能培养出幼儿的自主动手能力,又能为幼儿以后独立、自强的生活习惯打下基础。从而老师要明确,游戏是学生学习的途径,生活是老师教学的材料,老师是教学中的启蒙者和引导者,学生的自主动手能力是教学中的主要核心,只有这样才能使教学过程中变得游戏化、活动化[5]。
四、生活化、游戏化对幼儿园教学活动的影响
对于幼儿阶段的教育来说,许多老师与家长都忽视了其教育的重要性,从而认为对于幼儿时期的调皮和贪玩是孩子们的天性,这样的认知极大可能影响到幼儿未来的教育发展。因为幼儿教育是幼儿在接触知识教育的第一阶段,也是作为以后自身发展的基础部分,同时也对人们认知能力和价值观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然而将生活化、游戏化与幼儿园教学活动相互结合具体有什么积极的作用呢?下面我将结合事例对生活化、游戏化对幼儿园教学活动产生的影响进行各方面的阐述。
(一)提高幼儿的自主动手创造能力和认知能力。
传统的教学方式中,老师的职责只在于传授学生课本上的知识和讲解考试中的重点内容,而学生的职责在于应对每一次的考试,以这样的教学方式去教导学生,会使我国建设新时代教育模式的形势止步不前。因此,著名的教育思想学家陶行知曾说过,“中国教育之通病是教用脑的人不用手,不教用手的人用脑,所以一无所能。中国教育革命的对策是手脑联盟,结果是手与脑的力量都可以大到不可思议。”虽然,幼儿教育属于教育中最基础的阶段,也是教育中的起始部分,但是只有在幼儿阶段的教育中打好基础,才有利于以后的身心发展。所以,老师在幼儿教育中,要通过一些生活中新鲜的事物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提高他们的认知能力,同时在课堂中的游戏过程中来提高幼儿的自主动手创新能力。
(二)以生活化、游戏化的课程来提升学生全面性的发展。
老师在对幼儿进行教学的过程中,通常会采用跳绳、串珠子、丢沙包等游戏环节。在这样的游戏化教学过程中,使幼儿的反应能力、互相配合能力、动手能力得到极大的提升,同时使幼儿们认识到相互协作、相互沟通的重要性。由此可见,教学过程中的游戏活动所产生的不仅仅是愉快轻松地学习氛围,更多的是提升幼儿自身的全面性发展。这样的教学方式才能够使生活、游戏与学习相互融合、相辅相成。
(三)通过游戏化、生活化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学习的热情。
在不同的教育阶段,老师都会在教学的过程中引入各种生活实例,例如对圆形图形的认知,老师会让学生先思考生活中哪些东西是圆形的,然后老师再将这些生活中的例子融入到课程中,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到更多的知识,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在实践教学课堂中,让学生参加秋季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观察秋天的美景,感受大自然中各种植物的变化,从而培养幼儿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充分体验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喜悦心理,同时也给幼儿提供了一个探索、发现、表达的广阔空间。老师通过这样一个教学方式,不仅仅可以对学生起到一个传授知识的作用,还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热情。
结语
由于人类在幼儿阶段的认知世界的方式是独具一别的,并且幼儿因为年龄方面的因素,从而限制了对知识的认知水平,所以在幼儿教育中,游戏化、生活化的教育方式是有助于幼儿的身心发展,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进行游戏的方式来让幼儿对生活产生认知,同时也提高幼儿的自主动手能力,并且教育的本身来源于生活,那么在教学的过程中脱离了实际生活的话,将使教育失去意义。总而言之,如果要使幼儿在教学的课堂中处于一个温馨、充满乐趣的学习氛围,那么老师应该做的是在教学课程中注重生活化、游戏化,将有效地教学方式积极地整合在一起,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来达到学生德、智、体、美的全面性发展的目标。
参考文献
[1]陶行知全集第2卷[C].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86
[2]谌安荣.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内涵及其意义[J].广西社会科学,2004(09):189-191.
[3]张玲.浅谈生活化、游戏化在幼儿园科学活动中的解读[J].才智,2018(24):169.
[4]钟小兰.幼儿园游戏化数学活动的设计、组织及思考的探讨[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7,(10):19.
[5]钱小菊.对幼儿园课程生活化、游戏化的思考[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5,(4):230-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