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教育科研  研究论文

技不在高,德不可亏 ——读《不跪着教书》有感

技不在高,德不可亏

——读《不跪着教书》有感

昆山花桥国际商务城聚福幼儿园     潘梦婷

我曾在闲暇之时,拜读过许多师范类院校的校训,无论是河南师范大学的“厚德博学,止于至善”,还是华中师范大学的“求实创新,立德树人”,亦或是山东师范大学的“弘德明志,博学笃行”,我都深深地感受到学校、社会、国家对于师范生、对于未来人民教师的要求——重在德行!

如今,我身为一名人民教师,教学技艺自当提高,但我更深深地明白,“德行”二字,绝对重于千斤。只是,我虽有意修炼德行,却往往不知该从何而起,直到拜读了吴非先生的《不跪着教书》一书,我终于有了更加明确的前进方向。

一、规则不该淹没温情

吴非先生在《永不凋谢的玫瑰》中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他将一个充满温情的“摘玫瑰”故事截取其中的前半段,只留下“摘玫瑰”这一行为,让自己的学生进行续写。结果却不尽人意,所有的学生满篇都是在谴责“摘玫瑰”的恶行,而没有任何一个故事主人公,出言询问小女孩“摘玫瑰”行为的缘由。

当我读完这个小故事的时候,我曾试想自己如果只见“摘玫瑰”这一行为,我会如何教授我的学生编写这个故事,甚至于将这个名字跟其他老师进行讨论,就在那时,我终于发现我们现代教育的可怕之处:几乎是所有的老师都给出了“不该破坏公物”,“这个女孩之后一定会被大声斥责”,更有甚者,发挥超常想象力,将这个故事写成一个血淋淋的恶魔童话。然而,没有一个人,会让故事的主人公去询问一下,这个“摘玫瑰”的小女孩,是出于什么原因,是有着怎样的苦衷。

那一刻,我为自己的德行感到羞愧,我为我为人师表感到羞耻。我们身为老师,在教育之时,也“懒”于琢磨事情背后的意思,“懒”于寻找更多解读的方式,我们将最直白、最简洁,却也是最冰冷的思维方式教给学生,我们告诉他们就该这么做,我们告诉祖国的未来一代,规则如此。然而,我们为人师表,用这些冰冷的、趋利的方式教育祖国的下一代,终将得到更将冷漠的下一代。

为什么当今社会人情冷漠?没有温柔的情感?这些人,都曾从学校走出来,我为人师,应当让学生更多感受到温情,让学生看到更加温柔的世界......

别让规则淹没温情。给予学生美的感受、让学生感受世界的温情,修炼德行,做更温情的教师。

二、课堂不该出现脏话

在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我还在想,我到底该怎么起这个标题,修修改改好几次,我终于还是用了这个“课堂不该出现脏话”,有的老师看到的时候可能觉得十分诧异,毕竟课堂上大多老师都是比较注意的,怎么可能在课堂上飙脏话,而我微微一笑:课堂脏话,包括但不限于生活中的脏话。

这个思考也是来源于吴非先生的《不跪着教书》一书中的《纯净我们的教学语言》这一章节。这个章节中,吴非先生用不算长但也绝对不短的篇幅谴责了“差生”这一词汇,更是将“差生”这一词汇定义为人格侮辱,吴非先生的愤怒可见一斑。

我们知道,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无论是学校还是老师,普遍会将学生分出“优等生”和“差生”,甚至还能分出“ABCDEFG”好几个等级的班级。我刚开始并不觉得有什么问题,甚至将其美名为“教育资源的合理分配”,直到我认真拜读过吴非先生的这本书,我才终于静下心来去思考。

在写这一节的时候,我专门找来了我们班上所谓的“差生”,跟他进行了一番谈话,其中,那孩子的一句话十分戳中我的心,他说:“老师,我也不想学习不好,我真的觉得自己就是不行,连努力都不想努力。”

是啊,谁会心甘情愿做差生呢?学生曾将我们奉若神明,而我们一口一个的“差生”,这不就是在一次次给他们的人生判了死刑么?我们一口一个“差生”,这种话不就是赤裸裸地在对学生的人格进行侮辱么?

毁掉别人的人生,践踏别人的自尊,湮灭别人的梦想,如果这还不算脏话,难道要等祖国未来的栋梁一个个被折辱在少年时期,我们才能幡然悔悟么?

别让脏话现身课堂。用更温柔的话语,给予学生努力的动力,修炼德行,做更文明的教师。

《不跪着教书》这本书我在一个月内反复读了四五遍,所作的笔记更是数不胜数,只这一篇文章的篇幅很难涵盖我所有的感想。

吴非先生在书中表达的有对历史事件的批判,有对现代教育的批判,有对祖国深沉的热爱,也有对小小少年的敬佩......故事之丰富,感情之充沛,令我深深震撼。

我也瞧过网上对于吴非先生这本书的评价,大多却是说吴非先生的文字冰冷,情感冰冷,我实在难以苟同。在反复拜读这些文章之后,我可以深切地感受到吴非先生对于当代教育的重视,他敢用最为直白的文字,将现下教育所存在的问题一针见血地指出,我相信,这也是他从事教师行业多年,对于教育真心热爱的体现。除此之外,吴非先生更在文中讲述了他几个学生的故事,文字之温柔不说,但字里行间透露出的,是吴非先生对于学生真挚的喜爱之情,这份为人师表的温情与体贴,是吴非先生最为感动我的地方。

为人师表,当重于德行的修炼,给学生最好的示范,给教育最好的老师,给自己最满意的答卷。教育一行路,且行且珍惜。


  • 文章录入:guwy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