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爱灌溉教育 ——读《爱心与教育》有感
用爱灌溉教育
——读《爱心与教育》有感
昆山花桥国际商务城聚福幼儿园 龚静芳
这些天,我利用空闲的时间拜读了李镇西老师撰写的《爱心与教育》,从书名中就能看出爱与教育之间不可分割的联系。在真正翻阅完这本书后,我深深地被书中所描述的师生真实情感感动了,更为李镇西老师那充满真诚、民主、人性、爱心的教育观所折服。字字品读,这本书就像一盏明灯,照亮了我们的教育成长之路;更像一位智慧的引路人,引领我们青年教育人走出教育的误区。
教育从不只是教授传统的科学文化知识,教育更是要培养学生正确的道德观,塑造正确的价值观。李老师在书中提出:教育者,要用“学生的大脑”去思考,用“学生的眼光”去看待,用“学生的情感”去体验,用“学生的兴趣”去爱好。是啊!站在学生的立场看待问题,用学生的思维去思考问题,何尝不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育观念?
一提到教育与爱,在幼儿园的生活中我们就会联想到教师对幼儿“像妈妈一样的关怀”,和蔼可亲地对待幼儿,其实,教育意义上的爱不等同于一般的情感呵护,教育与爱是密不可分的,是教师对幼儿以母爱为起点的“投入式教育”。爱的教育并不是一种功利性的教育,而是一种生活,一种最常态的生活。爱的教育可以从生活的点点滴滴处入手,从细枝末节处入手。在对待孩子们的同时,不要偏激地理解你的爱,不要认为爱孩子是规定,是任务,而是要从内心真正理解后再去爱,这样的爱才是最真的,才是最适合孩子的。
有一种爱叫关心,淡淡的却很暖人的感觉。托尔斯泰说过:“在这个世界上,常被别人关心、爱护,就能学会用自己的爱心去关心爱护别人”。天气冷了,一声温情的嘱托;幼儿生日,和同伴们给予他温暖的嘱咐;幼儿生病了,关怀他的身体状况,随时和家长做好沟通。当我们把这样的爱在潜移默化中传达给我们的孩子们时,须知,幼儿会模仿,会把这种爱传递给其他人,而这也是在培养幼儿一种爱的能力啊!爱人者,人恒爱之。所以我们当老师的一定不能让自己的爱打折,在幼儿最需要关心爱护的时候不要吝啬,应充分体现自己的爱心和善举,让我们的孩子在学校里不只是学到文化知识,更是体会爱、传递爱、展现爱。我相信,一个充满爱的孩子,人品肯定不会差到哪里去的。
在我们的教育中,没有教育不好的孩子,孩子都十分在乎老师的态度,不管是调皮好动的孩子,还是性格内向的孩子,有时,老师的一个微笑,一个拥抱,甚至一个赞许的眼神,摸摸他的小脑袋,拉拉他的小手,和他说上几句悄悄话,都会让孩子兴奋不已,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作为幼儿教师,千万不要吝啬自己的爱,因为你在给予孩子爱的同时,孩子也会用同样的爱来回报你。教师要把幼儿当作自己亲密的朋友,容忍幼儿的缺点,尊重幼儿的话语权,控制自己的情绪,做到以理服人,以情动人,始终微笑地面对每一个孩子,热爱每一个孩子。我们对幼儿充满真挚的情感,无疑会使幼儿亲近我们并乐意接受我们的教育,但仅此于此是远远不够的。爱的教育,最终目的应该是使幼儿在感受到老师无私的爱后,再把这种爱自觉地传播给周围的人,进而爱我们的社会,爱我们的民族,爱我们的国家”。而这不就是我们教育的最终目的吗?
班上有位男孩,他的自控能力差,个性倔强,常常是不管上课下课就走来走去。集体活动时缺乏兴趣和主动性,每次涂色作画时总是把蜡笔折断或者在画纸上乱涂乱画,总是不能完成布置的任务。一次,刚画完画,小朋友都拿着自己作品,围着我,让我看,我忙得应接不暇。无意中,我发现他也拿着他的作品在旁边,不好意思地看着我,一会又跑了下去。于是,我连忙走过去,接过他的作品。虽然那是画得并不漂亮而且颜色都涂出界,但我从那里看到了他的进步,我在全班小朋友面前表扬了他,并当着小朋友的面表扬了他一下。没想到第二天,他的妈妈对我说:“他昨天高兴地说,老师表扬我了还给了我一张贴纸,说我画画有进步。”听了这话,我很欣慰。现在,他已经进步了很多,画画涂色也规范了,他得画纸现在都是干干净净的,做手工也能独立制作了,要去哪里,他会跟你说,如果你不同意他也不再像以前一样跑,愿意和小朋友一起游戏,更愿意和我说话……的确,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孩子们需要在爱的怀抱中健康成长!每个孩子都是一本有趣的书,要想读懂这本书并不容易。只有爱他们的人才能读懂。作为教师,应善于发现幼儿的差异,捕捉幼儿的闪光点,利用不同的教育方法尊重和理解幼儿。
当我们把教书育人当做自己一生的追求时,也就把教育的责任扛在了稚嫩的肩膀上了,不管面临多少不理解,不配合,我们始终不曾放弃过任何一名学生。这种爱,可能不被认可,不被接受,然而,它也是一种爱,甚至是一种最为崇高的爱。加里宁曾说:“国家和人民把儿童托付给教师们,这是把伟大责任加在教师们身上的一种重任。”所以,就让我们披荆斩棘,昂首挺胸,用心浇灌每一朵含苞的花蕾,让教育之花盛开得更加茂盛!教育与爱是我们工作中自然而然发生的,相互联系的,我们要适当结合,慢慢摸索,才能更好的运用它们,才能懂得什么是教育中的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