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教育科研  研究论文

幼儿角色游戏的发展

    

幼儿角色游戏的发展

昆山花桥国际商务城聚福幼儿园   朱仁英

一、创设良好的角色游戏环境。

幼儿园就是一个小型的社会,孩子们在这个小型社会中交往、发展着。角色游戏又是这个小型社会中孩子们可以扮演、模仿成人,进行交往的一个良好的渠道。因此这个角色游戏的环境设置一定要形象,这样幼儿才能够融入其中。角色游戏又是幼儿自主自愿的游戏,角色游戏的主题应来自于幼儿的需要,由幼儿自己提出,但教师要善于发现幼儿游戏的需要,适当启发幼儿游戏的动机,帮助幼儿学会确立主题。例如在幼儿园中能够开设:娃娃家、理发店、超市、菜场等等各种各样的角色游戏。小班幼儿可以第一个开设娃娃家的游戏,首先将娃娃家布置成家的环境,之后在家中投入相应的物品,椅子、桌子、小床、冰箱等等,同时在游戏中观察,孩子们也会讨论自己的家里面少了一些日用品、锅子、碗筷等,及时的帮助幼儿投入相应的游戏材料,让幼儿有事可做。慢慢的在班级内开设更多的游戏区角,让他们游戏起来更投入,更有主动性和创造性。除了为孩子们提供一些现成的可利用的游戏材料,还可以提供一些半成品材料,让幼儿在游戏中能够自己动手操作,半成品材料会使幼儿玩时任意组合、加工和变形,自己变出多种玩法。这样幼儿就会在摆弄中积极思考,充分想象,创造性地开展游戏。

幼儿与幼儿之间是有差别的,他们的发展速度是不一样,因此,要使每个幼儿都能在适宜的环境中获得发展。要创设一个良好的角色游戏环境要以幼儿为主体,有利于幼儿各方面的能力发展。

二、观察、指导幼儿进行游戏,发现问题,改正问题。

在幼儿角色游戏的过程中,有的教师为了看到教育的成果,寻找一切可以进行教育的机会。有的教师以成人的眼光来看待幼儿的游戏,当幼儿在游戏中出现违反游戏规则的行为,就会叫停正在进行的游戏,将幼儿引导到正确的游戏规则中去游戏,这样会打断幼儿的游戏,降低了幼儿在游戏中的自主性。在角色游戏中的主体应该是幼儿,而不是教师,无论是什么原因,教师尽量不要随意的去中断幼儿游戏,可以将问题在游戏结束后,大家一起讨论指出,在下次的游戏中进行改正,让幼儿体现幼儿的主体性。

在游戏中的观察指导,能够更好的发现幼儿在游戏中存在的问题。例如:在一次小班的银行游戏中,孩子们刚开始游戏大家就一拥而上,没有好好的排队,之后孩子们取完了钱以后大家就去买东西,可是收到的钱到处乱放,在游戏结束的时候,游戏的材料也是整理的乱七八糟的,没有好好的分类摆放。对于小班的幼儿,他们刚刚接触游戏不久,所以里面会存在着许多的问题,这就需要我们善于发现问题,并且解决问题。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银行取钱,大家都知道是要排队的,有的还要叫号的,但是叫号对小班来说有点困难,所以让幼儿知道排队是很重要,不仅是取钱要排队,买东西结账也要排队,理发也要排队等等,这样才能够帮助幼儿树立良好的规则意识,更好的了解这个社会。同时超市、理发店还有其他的店里面都应该有一个收银台,就算没有,也应该有一个专门放钱的地方,在整理方面也是的,让幼儿东西从哪儿拿就要放回哪里去,帮助幼儿形成一个良好的习惯。在游戏结束后帮助幼儿提出这些问题,让他们自己思考,发现问题,并且进行总结,在下一次的游戏中,教师继续观察,看看之前存在的问题是否存在,教师可以以游戏者的身份介入其中,帮助幼儿解决一些问题。同时记录其他的游戏情况,让幼儿的角色游戏更好的开展。

幼儿是游戏活动的主体,教师在自主活动中要不可替代的指导作用。教师要注意扮演好自己在自主游戏的角色,担负好幼儿游戏的指导者和支持者的责任,提高自身的指导能力,让幼儿在游戏中提高自身的认知水平,提高分享能力、合作能力等综合能力,让幼儿在游戏中快乐健康的成长。 

三、家园合作,促进幼儿社会性的发展。

    家园合作共育是幼儿社会性发展的重要部分,对于小班的幼儿来说,他们离开父母,来到幼儿园,他们进入一个陌生的环境,情绪难免焦虑,这就需要家长的配合,安抚幼儿的情绪,稳定幼儿的情绪。角色游戏也需要家长的配合。首先是对于角色游戏中的角色,在幼儿园中仅仅通过教师的描述来了解角色是远远不够的,这就需要家长带孩子们出去,去感受观察了解不同的角色,这样孩子才能够在角色游戏中去模仿,才能够在游戏中有话可说,有事可做。

幼儿园与家庭两者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不可割裂开来,在幼儿的成长过程中发挥同等重要的作用。充分挖掘利用幼儿园和家长的教育优势是家园共育的资源。每个家长都来自不同的地方,有着不同的专业和职业、有着不同的社会背景和社会关系,这其中都蕴涵着极为丰富的教育资源。充分利用这些资源,把它成为幼儿教育的巨大财富。角色游戏中可能需要用到一些废旧的材料,这就可以发挥家长资源,让家长将一些不用的废旧材料带过来,幼儿可以使用这些废旧材料,进行动手操作。也可以让家长和幼儿在家中共同合作,制作一个小锅子、小洗衣机等等。

要实施家园共育,教师与家长相互信任是家园共育的前提。教师在幼儿园实施教育时,不仅需要对每个幼儿进行细致的观察、了解,还需要与其家长多做沟通和交流,家长也要及时了解孩子在幼儿园生活、学习情况,以便在此基础上,帮助、支持孩子更好地在幼儿园生活、游戏、学习,促进孩子和谐、健康而全面地发展。

家园共育活动提高了学前儿童社会性教育的成效,丰富和增强了儿童的社会认知,激发儿童的社会情感,培养儿童的良好社会行为等,有效促进了学前儿童社会性的发展。

陶行知先生是我国著名的教育家。他提出的生活教育理论对于教育来讲具有重要的启示。陶行知"社会即学校"思想对教育活动的开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将幼儿园打造成一个小型的社会,让幼儿在这个社会中不断的发展、成长。

对于幼儿而言,游戏是最好的学习,游戏也是最好的教育。不要怕孩子玩,而要让孩子玩。玩,是孩子发现自我的桥梁;玩,是孩子走进社会的摹拟训练场;玩,是孩子必需的生长维生素。我们要让孩子多玩,会玩,与孩子一起玩,玩出健康,玩出聪明,玩出高素质的人才!

 

  • 文章录入:系统管理员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