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教育科研  研究论文

在生活中启迪幼儿表达“爱”

    

在生活中启迪幼儿表达“爱”

昆山花桥国际商务城聚福幼儿园         孙  青

摘要:

本文主要针对当今社会幼儿缺乏“爱”意识引发思考,从树立榜样意识,帮助幼儿理解“爱”的含义、感同身受,引导幼儿体验生活中的“爱”、 探寻方法,让幼儿在学习游戏中学会“爱”、情感提升,启发幼儿“爱”更多等四个方面进行阐述,在循序渐进的引导中,让幼儿真正感受“爱”,学会“爱”,永葆一颗“爱”之心。

关键字:关爱、幼儿、生活

在幼儿园的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会见到这样的情景:幼儿总是独自玩自己喜欢的玩具,另一名幼儿也想玩时,便马上将此玩具抱得紧紧的,另一名幼儿则无法接近或是会争抢;图书看完后不整理,到处乱放,甚至掉在地上也不愿意捡起来;自然角里的花儿缺水了,也无人问津;能力差,有较多缺点的孩子在游戏时,身边没有玩伴;看到地上有掉落的东西能熟视无睹,有的从上面跨过去,有的绕过去,有的直接从上面踩过去,更有甚者用脚踢来踢去,老师询问后的回答是:“不是我扔的”“我不知道是谁扔的”“是XX扔的,不是我”,都赶忙推卸责任,把自己与事情撇清;当看到其他幼儿哭泣时,常常不会采取任何措施,无动于衷······这些情形反映出幼儿在物质生活上和成人对其精神上的孩子百般爱和呵护得到充分满足之后,缺普遍存在以自我为中心,对其他事物缺乏关注,明显存在着许多不懂得、不理解、不会关心人的行为,也就是对他人缺少“爱”。

“爱”,顾名思义,即是指关心、爱护。而今,我们的孩子对这一名词的理解似乎还远远不够,如此一群缺少“爱”之心的孩子将来如何面向社会,如何促进社会发展?《纲要》中明确指出:增强幼儿的自尊、自信,培养幼儿关心、友好的态度和行为,促进幼儿个性健康发展。因此,笔者认为对幼儿进行“爱”教育是十分必要,也是幼儿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纲要》中的相关要求,结合幼儿的年龄特征,我们有目的、有组织地对幼儿进行“爱”教育。

一、树立榜样意识,帮助幼儿理解“爱”的含义。

要让幼儿学会爱,将“爱”内化成自己的认识,首先就要让他们知道什么叫“爱”,什么样的行为是“爱”。在一次谈话活动中,让孩子们来说一说什么是“爱”,大部分孩子对于这个词很不理解,只有小部分的孩子能简单表达自己的理解,但还是非常片面的。显而易见,“爱”对于孩子来说是一个非常抽象的概念。根据幼儿认识活动的具体形象性特点,我们便从幼儿身边经常发生的事情着手,通过树立榜样,向幼儿介绍什么叫“爱”。有一次,下午的天气突然变冷了, 蓓蓓的姥姥骑着自行车给蓓蓓送外套过来,通过让幼儿进行观察,引导孩子们知道这是蓓蓓的姥姥爱蓓蓓;佳烨妹妹的膝盖上摔破了皮,走路很不方便,同桌的小朋友总是帮她把书本材料一起拿过来,同伴之间友好相处,互相帮助,这也是“爱”。在家中,吃东西时,爸爸妈妈总是把最好的留给宝宝吃,这更是一种“爱”。于是,我们把“爱”的内容概括为“关心、帮助、谦让”等词语教给幼儿,让幼儿在真实的榜样中感受到了“爱”。通过这类活动,幼儿不仅知道了什么叫“爱”,了解了一些爱的行为,又掌握了一些概括性的词,而且能将这些词很快地运用到家里、幼儿园等不同场合。于是,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能听到有关“爱”的话题:“我今天给妈妈拿拖鞋了!”来到小公园,看到种植区的萝卜上有只小蚱蜢,孩子们会说:“小蚱蜢会不会把我们的萝卜吃掉呀?”担心萝卜,不也是“爱”其他事物的一种体现吗?!

二、感同身受,引导幼儿体验生活中的“爱”。

如今“四二一”的家庭模式,让孩子在家庭中处于“中心”位置,使他们宠溺于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爸爸妈妈的极度爱和呵护之中。而这些父辈祖辈们往往并不在意子女对于父母、长辈的爱和尊敬,在家庭中既没有引起重视,也缺少应有的方法。这就导致一味地对孩子“施爱”,而不懂得引导孩子去感受,理解成人给予他们的种种关心和爱护,其结果必然使孩子产生这样的心理:他们往往认为父辈祖辈们及他人对自己无微不至的爱是理所应当的。倘若碰到一点不愉快,便将一切斥责归结于长辈们的身上,这样,他们的自我中心将会越来越严重,导致他们只知道心安理得地享受成人给予的关心和爱护,而对成人付出的艰辛却一无所知。所以,作为幼儿园教师,首要的就是让孩子们用心去感受、体验生活中他人给予自己的种种关心,更多地则是引导幼儿去理解这种种“爱”背后需要付出多么艰辛的劳动。

在幼儿园中,我们引导孩子们观察、体验成人的劳动,从而让他们自主的产生“爱”的情感。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带孩子们来到食堂,观察食堂工作人员厨师和勤杂工们的工作,看看他们是如何淘米、挑菜、洗菜等,同时让孩子们也来拣一拣菜,洗一洗胡萝卜等,这样,孩子们便充分感受到了食堂工作人员劳动的辛劳。到了冬天,让孩子试着挽起袖管学着保育员阿姨将小手伸进冰冷的自来水中洗一洗自己的脏毛巾……,当他们的小手刚一伸进冰冷的水中,孩子们一下子感受大了水的冰冷,但在劳动时,孩子们不禁流露出亲自动手的喜悦。然而,更多地是让他们体会到了保育员们给予他们“爱”时付出的辛劳。在体验完之后,让孩子们讲述自己的感受和体验,还主动提到:我们来帮阿姨扫地、擦桌子,我们要爱惜粮食,再也不能浪费了……从孩子们稚嫩的话语声和坚定的眼神中,我们欣喜地感受到了孩子们的情感的变化,感受到“爱”的小苗已悄悄地在孩子们的心间萌发了起来。

在体验之后,孩子们逐渐有了正确对待他人爱的意识,开始懂得“投挑报李”,懂得回报“爱”。有一次,保洁员阿姨的垃圾袋破了,废纸屑散了一大片操场,孩子们见了,马上跑过去一片片地捡了起来,送到新的垃圾袋中,送完之后还不忘检查一下地面上还有没有了,虽然没有过多的语言交流,但是孩子们的行动表现出了“爱”的情感,让保洁员阿姨感动不已。

三、探寻方法,让幼儿在学习游戏中学会爱。

幼儿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抽象逻辑思维刚刚萌芽,因而不能理解抽象的,较深的道德观念,而对一些鲜明的、美的、有声音、有动作的事物则容易感受,并激起相应的情感,因此,当幼儿有了回报爱的意识时,教师应及时把握好这个时机,通过欣赏故事、情境表演、谈话等手段进一步激起幼儿爱的情感,学习爱的不同方法。于是,通过教育教学和游戏活动,让孩子们学会爱是最适合不过了。我们设计了故事教学活动《老爷爷的帽子》通过有声的故事,可爱的形象,让孩子们学习小鸟,在老爷爷生病时为他唱优美、动听的歌,还用羽毛做了一定暖和的帽子,这下老爷爷的病一下子就好了。同时激发孩子们去思考“你还想怎样去爱生病的老爷爷呢”,爱生病的家人,爱生病的小伙伴等问题。充分调动起幼儿以往的生活经验。看图讲述《朋友船》,让幼儿知道即使发生了困难,同伴之间也要不离不弃,共同想办法解决困难,体现同伴间的爱。歌曲《迷路的小花鸭》,通过优美的旋律,动人的歌词再一次感染幼儿,激发幼儿爱的情感。通过各种形式的活动,让幼儿取得初步的实践经验。

随之,我们又安排了许多实践活动,让幼儿有机会将经验付诸于实践,从而得到巩固。比如在母亲节的亲子活动,让孩子们用歌舞的方式表达自己对妈妈的爱,并帮妈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九月份刚开学几天,我们就迎来了第一个节日——教师节。教师是孩子进入幼儿园后的至亲亲人,老师不仅要教我们的孩子学到本领,还要做好孩子的保育工作,老师是相当辛苦的。为了让孩子们真切地感受老师的辛苦,我们将一日生活中的老师拍摄成录像,让孩子们观看了解。其次,我们让孩子学着不给老师添麻烦。搭积木的时候自己整理收拾、午餐的时候不洒落饭粒、老师生病的时候轻轻为老师搬把小椅子;在即将毕业之际,首先引导孩子们回忆老师在园的工作,和老师一起制作教具,用实际行动表达自己对老师的“爱”;我们还通过远足活动到公园里,不随便乱扔各种瓜皮果壳,为公园里的叔叔阿姨做一些自己应该做的事,让整日处于辛苦工作和繁重家务中的叔叔、阿姨也能享受一下孩子对他们的“爱”。

四、情感提升,启发幼儿“爱”更多。

我国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曾说过:“要救国保民,必定从教训小孩子爱人着手,小孩子今日能爱人,他年就能爱国了。”因此,我们让幼儿去“爱”,并不仅仅局限于爱我们周围的人,爱那些曾经给予我们关心的人,我们还引导幼儿逐步去接触社会、爱社会。《幼儿园工作规程》第五条指出:“萌发幼儿爱家乡、爱集体、爱劳动、爱祖国、爱科学的情感······”根据幼儿的思维具体形象特点,活动的空间有限,于是我们便结合社区活动内容,如参观菜场,让幼儿了解菜场为我们的生活提供了方便;参观污水处理厂,让幼儿懂得珍惜水资源,就是爱我们自己;参观社区活动中心,让幼儿懂得爱护一些的公共设施,它给我们的生活提供了方便······通过爱家乡的系列教育,孩子们爱家乡的情感便能慢慢上升到爱祖国的情感。

“爱”是一种情感教育,它具有持久性与弥散性的特点,需要老师不断提醒,这样才能将爱的意识转变为爱的行为,才能使幼儿形成主动爱他人的意识。幼儿园的一日生活及各项活动是实施幼儿爱的主要途径,渗透是幼儿爱实施过程的主要特点,教育是持之以恒的,相信在日常生活中的不断探索,孩子们的“爱”之心将健康成长。

 

  • 文章录入:系统管理员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