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教育科研  研究论文

早期教育之阅读兴趣的培养

    

早期教育之阅读兴趣的培养             

   摘要: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古今中外关于读书的名言警句举不胜举,可想而知阅读是多么的重要。幼儿园新《纲要》中明确提出:培养幼儿对生活中常见的简单标记和文字符号的兴趣,利用图书、绘画和其他各种方式引导幼儿对书籍阅读和书写的兴趣,培养前阅读和前书写技能。下面我就对早期阅读来谈谈我的初步经验和认识。

    关键词:早期教育  阅读兴趣  家园合作

    一、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培养阅读习惯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曹文轩说过;“一个人读书的兴趣应该是从童年开始的,童年中你没见到好书,你一生很难培养好真正的读书兴趣。”所以,选好人生的第一本书非常重要。绘本作为一种独特的儿童文学形式,是“儿童文化的呈现”,是儿童自身世界的重要组成部分。激发幼儿阅读的兴趣《纲要》明确要求“创造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支持、鼓励、吸引幼儿与教师、同伴或其他人交谈,体验语言交流的乐趣。”《纲要》还指出:“语言能力是在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发展幼儿语言的关键是创设一个能使他们想说、敢说、能说。”

1.引导孩子倾听,激发学习兴趣。

倾听是幼儿感知和理解语言的行为表现。只有懂得倾听,乐于倾听,并且善于倾听,才能理解语言。作为语言活动第一步——倾听,我们着眼于激发兴趣,即采用多种方式让幼儿倾听。

先看后听。像在故事《毛毛虫》中我们在第一章演示上为幼儿设计了一条会动的毛毛虫。看到毛毛虫在画面上爬来爬去,孩子们都开心的笑了。老师紧跟着提问:“你们想知道这条毛毛虫怎么了吗?”“想”孩子们回答得非常的响亮,兴趣也立刻被调动了起来。后面的故事孩子们听得都非常的认真,整个活动的效果也是非常的好。

先听后玩。在认识打击乐的过程中,因为担心幼儿的注意力会被老师出示的打击乐所吸引而没有心情听老师的继续教授,所以我们从网上下载了很多中乐器,让幼儿看一看、猜一猜这是什么?会发出什么声音?然后才出示了各种乐器让幼儿认识。幼儿通过直观的了解很快认识了各种打击乐。

二、看一看、讲一讲,引导幼儿表达。

对于这些像电视一样的画面,孩子们的兴趣非常的高,注意力也是很集中,相互之间的交流也变得多了起来。

1、在看中引导幼儿发现、表达。在对课件听和看的过程中幼儿收集到了很多的信息,教师就是要引导幼儿如何把他看到的、听到的表达出来。在《调皮的笑老鼠》中,老师一出示声音时(老师的声音),就请幼儿猜,幼儿很快猜到了。随后我们出示了整张的画面,并告诉幼儿小老鼠都躲起来了,请小朋友帮忙找一找,小朋友找的可真认真啊,一会儿都找出来了,而且表达的时候声音都非常的响亮,方位词用的也不错。

2、续编故事,激发幼儿创作。在一些故事中我们故事的结尾不进行制作,最后请幼儿进行续编。在《小熊醒来吧》故事中,我们制作了小动物来叫醒小熊的画面,但在最后一个小动物时没有出示,请幼儿猜一猜还会有谁来叫醒小熊,孩子们的想法可真多。虽然没有小朋友说出树上现有的答案,但是我觉得那样的答案对孩子们来说也是正确的。

虽然我从事幼教事业才一年,但我的感触却是很深的。我带的是小班,小班的孩子刚进幼儿园都是一张白纸,有些孩子咿咿呀呀的我根本听不懂他在说什么,这可把初来乍到的我吓坏了,我当时在心里想:怎么连说话都不会?爸妈在家什么都不教的吗?这让我以后怎么跟他沟通?但渐渐地我发现我的顾虑是多余的,孩子们在大环境中自己学会了与人交流,自己学会了交朋友。孩子们对绘本的兴趣也越来越浓厚,特别是故事中的夸张的人物形象和可爱的小动物都吸引着幼儿。《月亮的味道》是一本非常适合小朋友看的绘本。内容以月亮为线索展开,通过小动物的团结协作,最后获得成功,告诉孩子团结就是力量,并且要懂得分享。当小动物们接二连三的出现时,孩子们的情绪也越来越高涨,有的孩子甚至站了起来。虽然最后孩子们对故事阐述的道理似懂非懂,但对于小班的孩子来说,体验阅读的快乐,从而产生兴趣才是最重要的。有趣的故事情节抓住了幼儿的心理发展特点,幽默风趣的画面满足了幼儿强烈的好奇心,将幼儿轻松地带入阅读的快乐之旅。 

对于小班的幼儿来说让他们自主的翻书阅读有点困难,首先,幼儿翻阅图书一般都具有盲目性,在阅读画面时,常常是不停地翻阅,而缺乏对画面仔细观察的能力。打开一本图书常常是无目的性、无序性的,不能进行一页一页的翻阅,而是忽前忽后,随便乱翻,这样既容易损坏图书,也没有达到阅读的效果。大部分都是以老师引导教授为主,老师挑选的阅读材料是否适合孩子这将是老师课后要做的工作。踏上这个岗位后,面对一双双求知的大眼睛,顿时感到自己知识的浅薄。在查找绘本的同时,自己也在一点一滴的积累着知识。

    二、选择符合其年龄特点的图书。

    各个年龄段的孩子接受的程度的也是不同的,我曾经尝试给小班的孩子讲《猜猜我有多爱你》的绘本故事,但孩子们显然对这个温馨感人的故事不感兴趣,他们无法理解故事中的大小、长短、远近的概念,在他们看来画面中就是两只兔子。其效果显然没有那些诙谐幽默的绘本来的好。这不怪孩子们,如果这个绘本讲给大班的孩子听效果肯定又会不一样。我听过一节大班语言活动《爱心树》,这是一个耐人寻味的故事,故事围绕着无私奉献、给予、以及爱的主题,很多孩子在看和听了故事后,感动的留下了泪水。幼儿在阅读绘本的过程中,会产生移情现象,会随着主人公的情感变化或喜或悲,这样就丰富了幼儿的情感体验。而且阅读本身给幼儿带来很大的快乐,看看沉浸在故事中的幼儿兴奋的表情,以及不厌其烦地重复着一个故事的状态就可以知道,他们在享受故事。利用绘本可以把很多深奥的道理传达给幼儿,让他们在绘本阅读中理解什么是真善美。同时,向故事中的榜样学习,学会分享、合作等一系列品质,使其更好地与同伴交往,更好地促进自身的社会化。 

由于学前班的孩子不识字,他就会根据画面来充分想象故事的内容。而如果只看字来理解故事内容,那孩子的想象力就被扼杀了。所以,我们更要抓住这一阶段来培养幼儿的想像力和创造能力。绘本会预留给孩子许多想象的空间,让孩子根据绘本的整体意境,对故事情节展开丰富的联想。画面中的一些细枝末节也会让孩子产生丰富的联想,对故事进行自我扩充、延伸。幼儿天生就是幻想家,喜欢想象。在幼儿的成长过程中,想象是不能缺席的也是无法缺席的。与其他儿童文学形式相比,集图像和颜色于一身的绘本给幼儿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是发展幼儿想象力不可缺少的书籍形式。正像松居直所言:“图画书是想象力的一个重要的起点。”此外,绘本中多样的形象,丰富的情节、有趣的故事可以增加幼儿的体验,而体验是想象力的源泉。

三、采用多种方法,鼓励幼儿表达。

语言的发展是一个很多元化的过程,语言的学习并不是鼓励的,也不只是在语言活动中才能促进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我们还通过很多的途径利用课件帮助幼儿语言表达的提高。

1、 手脑并用,认识1―10 的数字。对于小班的孩子来说,数字还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好多孩子老师讲了很多次他还是弄不清那个是2那个是3;手口一致的点数也是如此,嘴里数的是3手都已经不知道点到哪儿了。我们就从网站上下载了有趣的数字,并在数字的后面加上了相应数的小动物,那些小动物都会跑,更是让孩子们非常的喜欢。

2、利用课件演示,帮助幼儿进行角色表演。有很多的故事老师在讲的时候孩子们总是忍不住跑出来和同伴进行表演。我们就利用这些故事制作成相应的简单一些的课件演示给孩子们。像《拔萝卜》的故事,我演示的画面是没有声音的,我提供的是故事中人物的出场顺序,而把故事情节和人物对话留给幼儿。每一次进行这个故事的表演孩子们都非常高兴,表演得也很棒。结束后孩子们都能和同伴相互交流,我刚才表演的是那个,那个。

3、引用美丽的画面,引导幼儿交流。在春天的这个主题活动中,因为春天的画面非常的多,景色也非常的美。我就从网上下载了好多美丽的画面演示给幼儿看。一边看的时候我都会提问:你觉得这个画面美吗?美在哪里啊?我还留下一段时间给幼儿让他们相互之间交流自己的发现。快乐的六一这个主题也是如此,我们没有进行文艺演出,只进行了简单的家园共乐活动。我就准备了很多庆祝六一的画面让幼儿感受六一节的快乐。

我们对于多媒体的接触才刚刚开始,还停留在课件演示上,但我觉得随着不断的发展我们将在网络辅助教学和虚拟现实教学中有进一步的发展。而且由于孩子在园中教学的时间、空间毕竟有限,要想真正提高孩子的语言交际能力,我们还应把课堂教学延伸到课外。我们生活在一个传媒时代,日新月异的视听技术、四通八达的互联网、精彩纷呈的电视节目,全立体冲击着孩子们的心灵和感官,构成生活中的多媒体大课堂。我们鼓励孩子接触社会,体验生活,使他们在广阔的社会课堂里学习语言,运用语言。

 

 

    三、幼儿园与家庭密切配合,积极引导。

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曾说过:“生活即教育,教育即生活。”绘本相比较于动画片来说,更多的是知识性,往往绘本阐述的是一个道理,而市场上各色各样的动画片往往只是吸引眼球而已。

    刚步入小班的幼儿,个体差异还是非常大的。有的孩子已经能说会道,个别能力强的孩子还能讲些简单地小故事。有很多家长认为,培养孩子的早期阅读习惯是幼儿园学校的事。其实不然,一个孩子从降生到走入社会大约有三分之二的时间是在家庭中度过的。在21世纪的今天,父母工作压力大,信息技术又发展的如此快,孩子们从小就开始和电视机动画片作伴。有一次去亲戚家,亲戚家有个刚学会走路的小宝宝,盯着电视眼睛眨都不眨,旁边就有阿姨劝:小孩子最好还是不要看电视。孩子的妈妈说:不过不看电视叫宝宝干嘛呢?往往现在年轻的家长图个自己省力,宁愿让孩子整天看动画片。这绝对是对小孩子的生理和心理的各方面发展都是不利的。一个人的成长过程是认识外部世界、完善内心世界的生命过程。这个过程靠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获得来成熟和发展。对于宝宝来说,直接经验可以从养育的环境中获得。由于这个时期的宝宝还不识字,图和声音是宝宝获得间接经验的唯一途径,图和声音比文字更能带给他们听力和视觉的震撼。我们也称这一时期为读图的年龄段。

    首先,父母要做个榜样。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和孩子单独呆在一起的时间最长,如若父母喜欢阅读,孩子就会从小模仿父母这一种学习活动,从而形成早期阅读习惯。父母的一举一动的变化和特点,只要被孩子注意了并引起兴趣,就很容易为孩子模仿,因为父母的行为举止能最早的也是最长期的影响孩子的。父母喜欢阅读且有阅读的习惯,对孩子阅读习惯的培养也会起着良好作用。

     其次,家庭环境的影响。家里可以多多少少放点图画书,尽管孩子还看不懂,但这些书也在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孩子,总有一天,孩子会伴随着好奇心去翻一翻看一看。实践早已证明,只有在良好的家庭环境和教育的统一影响下,孩子才能养成良好的识字阅读习惯。世界著名学者约翰.斯图尔特.穆勒在自传里写到:“如果说我有一点成就的话,那是我从我父亲那里接受了早期教育的结果。是父亲从小培养了我的阅读习惯,我还可以断言,早期阅读使得我进入社会比别人偏得25年时间。”

    现如今,幼儿园里增设了阅览室,每个班级都有图书角,除了学校提供的各种图书,孩子们也可以将自己家里最喜爱的图书放置在图书角里,与同伴交流。让他学会分享,这样,在丰富班级图书内容的同时,也增进了孩子之间的相互交流,获取更多的阅读信息。由于图书角就在孩子身边,孩子可以在活动时随时翻阅。久而久之,阅读活动成了孩子每天必不可少的活动内容,就象他们需要水和食物那样自然,在不经意间逐渐养成了自觉的阅读习惯。

  • 文章录入:系统管理员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