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教育科研  学习资料

童话故事促进幼儿教育

    
童话作为最受幼儿喜爱的一种文学体裁,一直是幼儿园课程内容的主要载体。长期以来,人们对幼儿(欣赏主体)在欣赏童话作品时究竟有哪些特点缺少专门的研究,这直接或间接地导致童话欣赏活动的盲目性、程式化和简单化。为此,笔者以文学心理学、审美心理学以及儿童文学接受的有关理论为基础,对3—6岁幼儿在童话欣赏过程中的感知、想象、理解和情感等审美心理特点进行质与量相结合的研究,以期为幼儿童话欣赏教育提供一个新的视角。
1、重视提供语言环境
幼儿园内童话欣赏课程主要是通过课堂来进行,而且投放的故事很少,应该充分利用分散的时间,随时提供语言的环境。比如:在用餐前,午睡前,利用适当的时间朗诵给幼儿听,尽量少用录音机,幼儿需要直接情感交流、感觉语言的美和作品中渗透的感情。也可利用多媒体技术,激发幼儿的兴趣,使幼儿主动感觉并接受故事中美好的画面和形象。这对于依赖事物的具体形象思维的幼儿来说,有助于他们理解自己不曾经验的事物,促进他们语言理解能力的发展。幼儿教师对幼儿的态度,会影响到孩子的发展,以及幼儿在成人以后对其他人的态度。童话为幼儿提供了一个富有想象、自由的、美丽的世界。这里蕴涵着许多的良好品格形成的范例,让幼儿通过与教师的交流,感受到诚信,勇敢,善良的重要。什么是美,什么是恶,在幼儿幼小的心灵里有个模型。这对他们在未来的人格形成打下坚实的基础。
2、重视提供兴趣环境。
幼儿园室内环境布置很重要,可以挂些童话故事图片,摆放童话故事图书、画报、以及幼儿自己动手绘画、剪辑的连环画等,使幼儿更加积极地参与童话的讲述活动。教师要善于观察幼儿,感觉出他们的兴趣点,把那些受幼儿喜欢的经典童话故事剪切下来,贴在室内外的墙上,让幼儿每天一入园就可以感觉到故事中的美好事物,重温那喜与悲的情感共鸣,展开幻想的翅膀,在愉快中学习。幼儿园的图书环境将渗透到其心理环境中去,渗透到幼儿与教师之间的相互作用中去。
3、提高幼儿教师的文学素养。
当幼儿教师试图通过童话对孩子进行人生教育时,自己首先要全身心地去体会童心的渴望和审美情趣,准确把握由自然童心到儿童理性思维的轨迹,才能有效地引导孩子们从直观感受走向理性思维,最后成为自觉的受教育者。这就要求幼儿教师具有深厚的文学基础知识作底蕴,一个教师对作品品味直接决定了对儿童的传递的质量。只有经历了儿童文学的净化作用,人们才从艺术的想象天地和情感状态中走出来,幼儿教师必须心中有孩子,心中有爱,才能用童心童话为孩子们营造一个美丽的世界。
童话在幼儿的培养过程中的地位是无可替代的。童话不仅使孩子门学到许多基础知识,丰富其想象力,更可贵的是童话能潜移默化深植在儿童幼小的心灵中,告诉他们要像“灰姑娘”一样善良,像“丑小鸭”一样不畏惧生活中的贫苦与挫折等等。所以,我们应当尊重儿童的世界,并“放胆供给”他们所急需的精神食粮,我们不应把成人需要的东西,成人看重的东西强制的灌给孩子们,孩子们需要在童话的世界里畅游,他们需要健康自由的成长。
  • 文章录入:系统管理员  责任编辑: